2022-07-31 18:23:00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www.huatu.com/ 文章来源:浙江华图
【导读】华图高校就业考试网同步浙江华图发布:2023年浙江国考公务员报考时间-丽水人民政府网,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2高校就业考试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zhejianght),浙江高校就业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571-89710880
国考相关概念
*通俗地说,国考主要是为国家部、委、署、总局等机关招录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科举制度的借鉴与扬弃,古人“学而优则仕”,国考也有题中之意。不过,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在制度与内容上都经过了极大的改革,在制度设计上能够充分保证公平、公正与公开,在内容安排上也以综合素质为首要选拔条件,要求考生德才兼备,并以德为先,择优录取且考试内容分笔试与面试两部分,只有通过笔试且满足招录的基本最低要求者才能进入面试,其间结合岗位特性还会对考生各项背景条件(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家庭关系、身体素质等)加以全面的考察了解,以辅助全面判断是否为岗位的合适人选,这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每位考生的考试权利和公平的上岸几率。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于今年十月份前后公布,对于报考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应当时刻关注报考公告,多方面获取信息提早开始准备
>>>考情考务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 2
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
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
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
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
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
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
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
计算截止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
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
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
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 5 年(含
试用期);未满 5 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
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
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
人员,不能报考。
>>>答疑解惑
5.省考面试内容有哪些
浙江省考面试基本采用结构化面试,部分地区部分岗位会涉及无领导小组的面试
形式(例:法检)。
报考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单位人民警察职位以及行政执法类职位中
的综合执法职位的,面试前要求先进行体能测评。
专业技术类职位、面向残疾人招考职位的公务员面试时间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
或招录机关适时安排并通知考生。
>>>练习题
1.某地小学举办跳绳比赛,规定获奖学生能在将来的评优中加分。很多家长因此争相报班学习,这背后无非是抢跑焦虑,有些人认为报班完全没有必要。你怎么看?
【题目类型】
认知能力.现象认知
【得分要点】
1、背景
(1)起跑线思维
(2)不需要报班值得提倡
2、弊端
(1)家长焦虑,孩子辛苦
3、原因
(1)抢跑焦虑更多源于比较
(2)家长普遍缺乏“教育自信”
(3)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
4、对策
(1)理清教育孩子的初衷
(2)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3)平衡教育资源,提高校内教学质量
5、结尾
(1)孩子能自由成长
【参考解析】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仅仅是一句调侃,也是反映了现实中很多家长的焦虑。跳绳比赛有助于学生将来的评优加分,很多学生家长很重视,争相报班。“起跑线思维”下,学生和家长都奔着加分,目的是为了上更好的学校。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实现弯道超车,家长自然将目光瞄准了跳绳培训班,找“专业的人”来解决这一问题。有些人认为报班完全没有必要,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抢跑焦虑带来的不仅仅是家长在大环境下的浮躁情绪,也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压力,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还有孩子们为此付出了很多的辛苦,他们需要在本应该游乐、玩耍的年纪,却奔波在去各种辅导班的路上。
家长出现抢跑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长在教育方面的“盲从”。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人的言语、行为所左右,尤其是同班、同学校的家长。还普遍觉得给孩子的过少,更加重了家长在规划孩子成长中的焦虑泥潭中越陷越深。
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优质教育在我国分布极其不平均,导致家长在孩子上学过程中,过度追求好学校,忽视了孩子在上学时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三,抢跑焦虑更多源于攀比心理。正在家长陷入自己的焦虑时,这种焦虑被悄悄利用了。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会告诉前来咨询的家长“暑假是用来超越的,不是用来玩耍的”,同时被学校老师的一句“再不跑,你的孩子就被甩下去了”等论调,让家长陷入了更深的纠结。
缓解家长的抢跑焦虑,要从家长、学校、政府等多方面去做。
首先,家长需要冷静思考,理清教育孩子的初衷。家长不能忽视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去追求学习知识技能的提高,这是舍本逐末。家长应需要冷静思考,遵循教育规律,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因为对孩子来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能被其他人所左右,也不能为了攀比孩子的成绩、技能等盲目报班。
其次,严厉打击不符合规定的校外机构,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政府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不符合规定的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超前教育。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工作,清理出不符合规定的机构。对符合规定的培训机构做好监管,做到违反一例,打击一例。
最后,平衡教育资源,提高校内教学质量。政府教体局对学校做好划片工作,让孩子就近入学,尽量做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工作。同时提高学校内基础教学质量,完善相应的教学制度,让孩子在课堂上能够学懂、学通,才能缓解家长焦虑。
起跑线只是起点,过程是马拉松,距离终点还很长。家长需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鼓励孩子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做自己喜欢的有趣之事,让他们不会陷入家长制造的焦虑中,能够自由的成长。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