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 09:14:00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https://zj.huatu.com/ 文章来源:浙江华图
【导读】华图浙江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浙江华图发布:金华人民政府网_浙江省省考时间2022,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答疑解惑】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zhejianght),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571-89710880
*2022浙江省公务员因为近期的新冠疫情迎来了二次延期,目前预测会在省内清零之后14天左右公布延期笔试的具体时间,各位考生可以关注浙江华图教育,监控最新通知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注意事项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含A、B、C、D卷)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从事国家机关工作的潜能。
测查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
1、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准确识别、理解和运用字、词语;从语法、语气、语义等方面正确判断句子;概括归纳短文的中心、主旨;合理推断短文隐含的信息;准确理解比较复杂的观点或概念,准确判断和理解短文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
2、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字排列顺序或排列规律的判断识别能力等。
3、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其中包括对词语、图形、概念、短文等材料的理解、比较、判断、演绎、归纳、综合等。
4、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和表格等)进行正确理解、分析、计算、比较、处理的能力。
5、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历史、国情、人文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申论》(含A、B、C卷)
《申论》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等。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考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意图的基础上,概括材料的相关内容,提炼材料的主旨,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并用简洁、准确、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三)《综合应用能力》
主要测查基层农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运用法律、法规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分析与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测试通常要求应考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围绕某个特定话题撰写议论性文章等。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技巧
数量备考秒杀技巧4
牛吃草问题是公考数量中一种非常典型的问题。
由于其特征明显、公式简单,因此这一题型是考生拿分的重要题型。
但也由于其过于简单,近年来公考中牛吃草问题不再是常客。
实际上在整个公考数量中,牛吃草问题仍占有一席之地,
只不过考查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更侧重于对公式的理解,而非使用。
牛吃草的本质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可以想象成草以一定的速度在生长,
牛以更快的速度在吃草,牛吃草总量=原有草量+新增草量。
其中,牛吃草的总量等于牛吃草的速度乘以牛吃草的时间;
新增草量等于草的生长速度乘以草的生长时间。因此套用行程问题中的追及公式,
也就得到了牛吃草问题的核心解法:y=(N-x)×T。
这个公式中,y代表原有草量、N代表牛的头数、x代表草的增速、
T代表时间。隐含的假设为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即牛吃草速度)。
牛吃草典型的考法有抽水机抽水、检票口检票、资源开采等。
而牛吃草的特征也非常的明显,题干中出现排比句,类似于N1数量……需要T1时间;
N2数量……需要T2时间……就可以判断为牛吃草问题。
>>>2022公务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还有5天就是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了!同学们都复习地如何了?知识有没有掌握牢靠?素材有没有一直在积累?图图这里给大家准备了许多行测小知识,也整理出了一些申论热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申论热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为官一任,理当有肝胆、有作为、有担当。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拿出勇于任事的担当精神、不避风险的磊落态度,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建功立业。
“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那么多,要做好工作都要担当作为。”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推进改革发展任务复杂艰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何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如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如何继续推进乡村振兴……这些工作,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都需要担当作为、敢闯敢试。改革发展走到今天,“低垂的果子”都已经摘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都需要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由此出发,更能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的深意所在。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党员干部要把担当体现在作为中,用苦干实干来体现担当,用实际成效来检验担当。如果只表态不表率、只挂帅不出征,那就是不作为,更谈不上担当。平心而论,党员干部在一定的岗位上,都有许党报国的梦想,都有干事创业的愿望,但为什么不作为、慢作为等作风之弊仍然存在?从根本上讲,不作为还是因为不敢担当,怕担风险、担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认识到,如果采取“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明哲保身态度,因为不敢担风险而索性不作为,那耽误的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损害的是民生福祉。机遇稍纵即逝,时间从来不等人,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作为,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敢于担当,就要不避风险,不惧非议。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这样鼓励干部:“只要是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就大胆去干,有责任我来担。”这就体现着一种敢闯敢试、敢担风险的担当精神。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很多新问题往往无先例可循,需要探索新路径、尝试新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难免出现难以预料的风险,如果一遇到困难和风险就戛然而止,那就无法推进改革创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惟有在矛盾冲突关口敢于挺身而出,在危机挑战面前敢于迎难而上,方能蓄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闯劲,领头向前、冲锋陷阵的拼劲,砥砺奋进、百折不挠的韧劲。
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我们共产党人激发能作为、敢担当的精气神,保留着那么一股子气呀、劲呀,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08日 04 版)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最新公告监控正在进行中,广大考生提前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或浙江华图官网获取更多考试资讯,出公告的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公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