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 10:57:00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zj.huatu.com/ 文章来源:浙江华图
【导读】华图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浙江华图发布:湖州人才网_浙江事业单位公告什么时候出来,如有疑问请点击【浙江华图各分校联系方式】,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zhejianght),浙江事业单位培训咨询电话:0571-89710880,本文地址:http://zj.huatu.com/2022/0307/1705876.html
*2022年全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告发布,今年的事业单位联考笔试安排在5月29日举行,面试安排在6月25日,备考宜早不宜迟,大家可以先行准备。
*一、考情考务(参考2021年发布版本)
考试大纲
笔试科目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为客观题,考试时限为60分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观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两个科目满分均为100 分。
笔试内容
(一)《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1.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准确识别、理解和运用字、词语;从语法、语气、语义等方面正确判断句子; 概括归纳短文的中心、主旨;合理推断短文隐含的信息;准确理 解比较复杂的观点或概念,准确判断和理解短文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
2.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字排列顺序或排列规律的判断识别能力等。
3.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其7中包括对词语、图形、概念、短文等材料的理解、比较、判断、 演绎、归纳、综合等。
4.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包括文字、图形 和表格等)进行正确理解、分析、计算、比较、处理的能力。
5.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政治、时事、国情、省情、法律、经济、 科技、历史、人文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综合应用能力》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 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等。 测查题型包括案例(材料)分析题、论述评价题、校阅改错题、材料作文题等。每次考试从上述题型中组合选取。
作答要求 考生在作答前,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纸) 上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 2B 铅笔将“准 考证号”下面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一)《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应考人员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 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二)《综合应用能力》 应考人员必须用黑色墨水笔在专用答题纸指定题号的指定 位置内作答,用铅笔作答或在非指定位置内作答的一律无效。答 题不得使用涂改液
二、2022事业单位考试笔试模拟试题练习
[资料一]
①1928年,洛阳金村的古墓里出土了数千件战国时期文物,其中有一面镜子,上面雕镂着一个披甲执剑,头上戴冠的武官。有趣的是,冠两侧都插着羽毛,专家认为那是一种名为“鹖”的鸟的尾羽,这种冠就叫“鹖冠”。“鹖冠”是战国到汉代时武官所戴之冠,鹖鸟生性好斗,至死不却,因此武官佩戴鹖冠,以此昭示英勇气概。
②武官戴“鹖冠”,文官的冠则叫“进贤冠”,代表文官有举荐贤能的义务。那么“进贤冠”又有怎样的装饰呢?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有一个画面:两位身穿袍服的文官,头戴“进贤冠”,耳旁像簪花一样插着一支笔,这种装饰叫作“簪笔”。“簪笔”是汉代的一种制度,文官上朝奏事时,要在奏牍上书写,写完之后笔没处放,就插在耳边,久而久之就成了服制的定规。“簪笔”制度一直沿用到北朝,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名称也由“簪笔”变成“垂笔”。
③在古代男子的冠中,最尊贵的是“冕”。“冕”是帝王、诸侯和卿大夫所戴的一种礼冠,专门用于重大祭祀,也叫做“冕冠”。“冕冠”每个部分的形制都有特殊意义,比如其顶盖叫作“冕板”,一般为长条形,前圆后方,后端又比前端高出三厘米左右,这是象征戴冠者的匍匐形态,表示对天地宇宙的尊崇;“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垂挂数串玉珠,叫做“旒”,一旒就是一串珠玉。旒的多少视身份而定,帝王专用十二旒,其余按等级递减为九旒、七旒和五旒。在“冕板”的两侧还垂有两根丝带,下端分别系着一枚丸状玉石,名曰“充耳”。“旒”与“充耳”的设计也有用意:“旒”用来“障视”,“充耳”用来“止听”,这是提醒人们在庄严神圣的祭祀场合,不看不正之物,不听不正之语。成语“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即由此而来。
④冠冕形制如此复杂,却还不是极限。北周有位皇帝退位后当起了太上皇,为了将自己与现任皇帝区分开来,规定太上皇的冕用二十四串垂旒。但是旒数多了,走起路来更得小心翼翼、缓步而行,其实这也是戴冠冕的用意之一,就是要让人端正行走。身形一端正,人就显得有气派,这就是所谓“冠冕堂皇”。
⑤当然,“冠冕”不仅仅是为了“堂皇”。《礼记•冠义》中说“冠者,礼之始也”,这是古人重视冠冕的主要原因。“礼”是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古代帝王稳定社会的手段。礼有如此宏大的意义,作为“礼之始”的冠当然意义非凡。所以在古代,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戴的,古书上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在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戴冠,平民百姓还没有这个资格。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隆重的加冠典礼,以示成年,而后才能被赋予贵族子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冠礼极其复杂,单是加冠仪式就要举行三次,每次戴的冠都不一样,依次是缁布冠、皮弁和爵弁。这三种冠分别用于平日起居、打猎征战和祭祀活动,也分别象征着“士”的日常、战争和宗教生活。
⑥冠的象征含义既然如此之多、那么可想而知,冠是不能乱戴的,乱戴就意味着不尊礼。《左转》曾记载过一桩“失礼”之事:卫国国君请两个大臣来朝中喝酒,两个大臣早早就穿着朝服在朝中等候,国君却忘记此事,跑到园子里打猎去了,两个大臣只好到园中见他
。国君听闻,戴着打猎的皮弁就出来了,惹得两位大臣十分愤怒。由此可见,依据场合戴冠才是合乎礼制的,即使君王也不能无礼。所以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其意不仅在于要衣冠周正,还在于要符合礼仪。正因如此,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即将战死的时候,也要将自己被打落的冠系好,所谓“君子死,冠不免”。在死亡面前,子路还要结缨正冠,这在现代人看来未免太过迂腐,但这正是当时所崇尚的君子品格,也说明服饰制度对经国治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么一想,“冠冕”确实要“堂皇”。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一位置?
由此可见,一种服饰的出现与流行有各种各样的缘由,但是纵观中国服饰史,就会发现这些缘由中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因素。通过“冠”的形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A、①和②中间
B、②和③中间
C、③和④中间
D、④和⑤中间
答案:B
题目解析:
题干中文段通过“由此可见”总结前文,并通过“但”转折衔接下文话题。文段总结前文表示一种服饰出现与流行会有多种缘由,接着转折表示缘由中最重要的还算政治因素,并引出“‘冠’的形制”的话题内容,表示根据“冠”的形制可以更好的理解政治因素。即这个文段的前文应该描述服饰出现和流行的具体缘由,下文应该对应“‘冠’的形制”的具体内容。
①主要描述武官的“鹖冠”命名的由来及相应寓意;②主要描写文官的“进贤冠”代表的含义和具体装饰;③介绍“冠”中最重要的冕,并对冕冠的形制具体内容进行描述;④表示冠冕形制中区分身份的复杂性;⑤表示“冠冕”不仅仅是为了“堂皇”,主要是因为礼制。分析几个文段,③是介绍冕冠的形制具体内容,所以题干文段要放在③前面,排除CD。①②均是关于服饰内容的描写,所以题干文段应该放在②后面,即题干文段放在②和③中间,对应B选项。
故本题答案为B。
原文出自:《冠冕何以堂皇》
还有3个月开考!目前是最佳的备考时间节点,有意向的小伙伴一定要认真复习,才可在后续事业单位联考考试中乘风上岸!更多资讯可以关注浙江华图公众号(zhejianght)和浙江华图官网!
(编辑:H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