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事件】
【央视评判者不背台词念数字】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文规范电视剧(网络剧)制作。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员这个职业背好台词就要被表扬?难道文艺作品不再追求口碑与流量双赢了?电视台要收视率,网站要网播量,一部电视剧只要花重金把流量明星请来,再加上市场的炒作,就肯定稳赚不赔,这个时候,电视剧制作方又有多少优势会放在打磨作品质量上?这样的市场环境,必然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纠正“浮华浮躁”的偏向,重新找回创作的制作规律,刻不容缓。那些被观众打上“烂”片““脑残剧”“神剧”标签的电视剧,不把观众当回事,那就别怪观众不把你当回事,别怪市场抛弃你!
【模拟试题】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文规范电视剧(网络剧)制作,该文一出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有一方表示意见公布之后可以有效管制以获取流量为目的影视制作,改善影视环境,提高文化传播。对此你怎么看?
【聚焦观点】
刷流量是赔钱赚吆喝吗?并不。当流量成为评价核心指标被无限放大,就会逐渐演变为价值本身。剧集产业之所以形成对流量的一致崇拜,是因为当前流量可以通过植入广告等方式迅速变现。某种意义上,高流量就是高收益,剧集产业也因此陷入以流量为核心的利益网,“流量明星+流量IP”的制作公式大行其道,浮华浮躁,文化含量严重不足。
2021国考面试大礼包点击领取
从商业逻辑看,以流量衡量商业价值是保险的,但也是粗放的。细究起来,剧集产业作为内容产业,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内容,而流量无法精准识别内容质量。也就是说,片面的评价标准可能造成内容质量和商业价值的错位,引发“叫好的不叫座,叫座的不叫好”的尴尬局面,还会在产业下游误导创作方向。
事实上,业界和相关部门曾多次呼吁告别流量至上,探索多元的影视评价体系。为了突破流量困局,多家媒体曾共同签署《恪守媒体社会责任,反对唯收视率自律公约》,网络视频平台和一些第三方独立数据服务商也开始关闭播放数据,从舆情、播放量、弹幕量、评论量、观众反馈、全网媒体、互动情况等多维元素构建新的数据评估体系。此次《意见》出台,无疑有利于进一步破除数据崇拜。
部分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0-12/10/c_1126842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