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 16:58:28 教师招聘考试网 https://www.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华图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第三章第三节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1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zhejianght),浙江教师招聘培训咨询电话:0571-89710880
第三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在整体上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主要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个体认知按照感知运动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他同时提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根据身心,发展这一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提高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都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揠苗助长”“凌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所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前后相邻的阶段会有规律地更替。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不论是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每两个阶段都有很大差异。例如,童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少年期的学生,抽象思维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做支持;青年初期的学生,抽象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例如,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较其他年龄阶段更为迅速。又如,人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在出生后的第5个月到第l0个月。
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感知觉),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思维能力)。再比如,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发展时间是不平衡的。此外,个体社会性方面的成熟,以独立承担社会职业和家庭义务为标志。在现代,由于社会对个体要求的提高,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的期限也往后推,这使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时间也向后推移。另一方面,由于食物营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却提前了,这样就使本来就存在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与教育★★★★★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的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来补偿视力方面的缺陷。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并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提供了条件。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继续得到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与教育★★★★★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等就反映了个体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的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系统掌握其成长发展的资料,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培养,采取弹性教学制度等教学组织形式。如允许加速或减速学习,采取能力分组或组织兴趣小组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编辑:玉莹)